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从治疗到“智”疗》一文,报道了我国医疗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就医体验。其中提到济南基于医保电子凭证和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医保在线支付结算一体化,极大地缩短了市民就医流程,满足了市民多样化的就医需求。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医疗”释放出巨大潜力,医疗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不仅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就医体验。线上预约挂号,看病就诊更便捷;专家远程会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医保在线支付结算,综合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通过人脸识别设备(包括人脸识别摄像头、刷脸支付设备)等,可以简化就医步骤,让患者少跑一趟,真正为患者提供更便利的就诊体验,也能大幅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智能化升级医院管理水平,实现智慧医疗。”
据了解,某智慧医疗平台上,在患者通过人脸识别进行身份认证后,医生可调取患者过去3个月的电子病历,在线开具处方。未来,平台将通过构建“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综合医疗保障服务体系,满足失能人员、慢病患者、困难群体和2300万老人网上问诊、复诊购药、慢病续方、医保支付结算、送药上门等多样化的就医需求。
我国其他地区也在积极探索“互联网+医保”支付。早在2018年,浙江省桐乡市将乌镇互联网医院纳入市基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范围。该市参保患者在该医院就诊可使用医保报销。今年2月,天津市医保局发布文件,将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其依托的实体定点医疗机构实施统一医保协议管理。今年以来,北京市多家医保定点医院开通互联网诊疗服务,参保患者可在线复诊、开药,线上实时医保结算。
人脸识别”具备在大量视频数据中人脸抓取、侧脸识别等功能,对持多张医保卡在多家医药机构配药的人员实现轨迹分析。人脸识别技术的精准、高效与便利性使得其在医保基金监管工作的实行过程中大有助力。
这当中,底层技术毫无疑问是关键的一环。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免费开放人脸识别技术的科技公司,比如虹软视觉开放平台面向全球开发者免费分享了人脸识别、人证核验、活体检测等多项离线SDK。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搜索“虹软视觉开放平台“进行了解。或者关注公众号“虹软视觉开放平台”,回复“人脸识别”可以一键获得技术开发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