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数据与教学变革”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教育、科技领域的多名专家、一线中学教师以及在线教育企业代表,围绕“大数据时代,如何使教育与科技更好地融合”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师汪燕铭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在班级中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后,对教师教学、高三学生学习带来显著改变的故事。
汪燕铭老师表示,大数据教学是提升课堂效率,引导学生知识管理的重要“驱动力”,也为实现个性化教学打下了坚实根基。大数据教学还给班级的成绩带来提升,这对于高中生减负增效、提升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汪燕铭老师谈“互联网+教育“
“智能教学平台”助力教师高三复习,学生错题管理、提升成绩
在传统大班教学中,由于无法兼顾学生个体学习情况导致的班级成绩差异普遍存在。“而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一现状。”汪老师说,“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记录、挖掘和分析,教师便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与方案,缓解教学上的‘平均主义’”。
对此,汪老师以学习中的“错题管理”为例,向与会嘉宾介绍技术与教育结合对提升学生知识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以前学生做线下错题本,整理错题就会耗掉学生大量的时间,容易本末倒置;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所有错了题都需要被整理和重新做一遍的。本身数学的学习,是需要一定量题目的练习,但盲目的练习会使学生陷入题海之中,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汪老师在研讨会上(左三)
而在复习检测环节引入大数据驱动的教学平台“一起中学”后,汪老师通过积累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过往教学经验,将“重要”且“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题目进行梳理,为每位学生生成个性化的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帮助学生跳出题海。”通过与他们能力水平相近的练习针对性查缺补漏,使学生获得明显进步并真正认可这种学习方式,这样他们在未来学习中也能养成自我总结、自我分析的学习习惯,从根源上提升学习效果”。
令汪老师惊讶的是,采用了大数据教学方式后,班级的上一次月考平均分整整提升了5分。“到目前,我不能完全肯定技术应用一定会带来成绩提升,但是目前的结果显示这是一个突破,我们应该更深入地去探索研究,引导它朝向更好的趋势发展”。
汪老师班级的月考成绩统计情况
互联网应教给学生思维方式,而不是知识本身
“技术是为了让教学更先进,更优质,但是技术的引进,并非代表着可以取代老师,而是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汪燕铭老师在圆桌论坛中说道,她认为,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引领者,承担着改变学生“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状态的责任。
“比如说现在拿手机一搜,就会出现作业答案,老师已经不再是一个知识上的权威。但老师的重要性就在于,当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的时候,老师能够更清晰的讲解出‘答案的做法是如何想到的、为什么想到这种做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模型。因此互联网时代的教师想要获得学生信服,更需要教的是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
汪老师谈到,自己曾应TI技术公司邀请访美学习,在访学期间,在美国已经见到了多种技术辅助教学的形式。“例如现在很普及的慕课,让教学资源得以开放共享,所有人都可以足不出户的学习,但是这样就不需要老师了吗?”习总书记曾说过:“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汪老师也正是在用实际行动“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从人格道德上引领学生,帮助学生辨明是非,合理使用信息化教辅工具”。
汪老师表示,自己是一个非常难被打动的人,她认为老师作为一个引领者要清楚为什么要引进这样一个技术,这样的产品能给课堂和学生带来什么好处和便利。而在使用一起中学的过程中,她一直站在一个用户体验官的角度,并通过搜集家长、学生的意见以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给一起教育科技提出了很多产品使用反馈意见,并因此被一起教育科技的技术人员笑称为产品的“首席差评师”。正是在尝试到接纳新技术的过程中,汪老师从“首席差评师”逐渐变成了孩子们的“学习增长师”,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了技术带来的便利,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质量。
汪老师强调,作业仅是对大数据教学方式探索过程中的一个很小切入点,放到更宽泛的范围,如整个年级组或者学校时就涉及到教学模式的具体变化。
“因此我们在尝试前沿技术时,关注点就不应只落于作业本身,而是更深入地去挖掘教育和科技之间的结合方式,使技术创新能够切实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的各个层面,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材施教的实现夯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