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思岚科技CEO陈士凯仍然记得十一年前,自己和几个合作伙伴相遇时的情景:“当时大家都认为,整个IT行业下一步的关键是在机器人行业,因为只有机器人才有可能像人一样交互,从而解放人们的双手。”陈士凯回忆说。
当时,不论是机器人与人类交互的语音识别,还是图像识别领域,都已经有或多或少的企业涉足。但让机器人“动起来”这件事,在国内甚至全球范围内,仍显得“无人问津”。陈士凯说:“当时,我们认为,既然机器人是未来IT行业的‘终点’,那么如何让它们动起来,一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因此,我们决定创立一家公司,专门开发机器人的自主移动能力,从而去服务于各类机器人行业。”
+
抓住机遇,走上不悔创业路
思岚科技的第一步,走的异常艰辛。
在当时,机器人要实现行走,需要靠激光雷达去感知环境,再反馈给AI分析,从而指导机器人的行动。而这种技术,主要掌握在德国和日本的两家企业手中。“事实上,即使是十几年后的今天,全球掌握这种技术的公司仍不超过五家。”陈士凯表示,技术的垄断导致产品售价异常昂贵:一部最便宜的传感器要卖到5万元左右,最贵的甚至要30万-40万元。” 陈士凯坦言:“在当时,一台仅能行动,无法做任何交互的机器人就要卖到60多万元,这样高昂的价格是无法让市场有所发展的。这样下去,机器人行业何时才能迎来爆发?”
机器人自主定位和建图
面对这样的现状,陈士凯和思岚科技决心打破国际企业的技术垄断,为机器人双腿的国产化迈出第一步。“我们认为,德国和日本的企业做了那么久,仍然把产品卖得这么贵,这里面绝不是利润率的问题,而是这种技术本身的成本就很贵。在这种情况下,想着去超越对方无异于痴人说梦,想要打破这种垄断,就必须找到替代它的方法。”陈士凯大学时期的专业是计算机视觉,他突然想到,在工业行业有一种叫做“结构光测量”的测量技术,主要用于做近距离测量。“这种技术虽然也是靠发射激光去进行距离测量,但是它的内部结构原理与机器人用的激光雷达是完全不一样的。”陈士凯说。
那么,这种技术是否可以代替激光雷达呢?陈士凯表示,这种方案的缺点在于,在工业领域中,一般只用于做一米以内的近距离测量,而这个距离对于机器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遗憾的是,受制于传感器件成本及技术等问题,要想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一米以上的距离测量,是十分苦难的。因为距离越远,它的运算复杂度也就越高,所以这种技术一直难以做到远距离测量。”陈士凯解释道。
思岚的RPLIDAR A2扫描效果
+
攻坚克难,一举打破国外垄断
困难,并没有阻挡科技前进的步伐。
2010年,陈士凯和伙伴们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去研发基于“结构光测量”技术的激光传感器。“那个时候真的很苦,我们甚至都找不到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而且那时候思岚科技还没有成立,我们是既缺资金又缺实验器材,甚至都没有人相信我们这种‘业余团队’能把这样的传感器做出来。”
RPLIDAR A1 里的部分原件
苦心人,天不负。终于在2012年,历经了两年的攻坚克难,可以实现6米探测半径的第一代原型机终于被研发成功。尽管与国外企业生产的激光传感器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对于一个初创团队来说,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而这台传感器的研发成功,也直接促成了思岚科技的问世。“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原型机基本已经可以满足一部分的行业需求了,我们应该把这件事情继续做下去。于是我们就用我们‘slam算法’的谐音,为公司取名为思岚科技。”陈士凯说。
早期RPLIDAR A1“定妆照”
尽管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但陈士凯坦言,凭借6米的探测半径是无法取代最短探测半径为10米的外国产品的。“尽管我们的传感器成本要大大低于外国产品,但当时那些国外的同行们对我们的产品根本不屑一顾。一方面,他们觉得中国制造业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6米的探测半径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个‘玩具’,根本不可能撼动他们在行业中的地位。”
这样轻蔑的态度恰恰成了思岚科技前进的动力。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一个个技术壁垒被打破,一条条行业记录被改写。2015年,思岚科技研发的产品把探测半径提高到了16米,在随后的2017和2018年这个数字迅速变为20米,30米,40米。不仅如此,在同等性能指标情况下,思岚科技的产品售价仅为国外产品的十分之一。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的长期垄断。
思岚RPLIDAR系列的迭代过程
RPLIDAR系列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
不忘初心,为机器人提供更智能的 “脚”
思岚科技的未来在何方?对于这个问题,陈士凯回答得很坚定:“在大方向上,‘为机器人提供一双脚’这件事的使命是不会改变的。因为我们认为这是值得一家公司去为此奋斗几百年的一件事。”陈士凯认为,同生物的漫长进化一样,机器人的行走方式也会逐渐发生变化,所应用的技术也在不断革新,这些都需要思岚科技去不断地探索。“唯一不变的,是我们要如何把这些技术融合起来,为机器人提供智能的行走功能。”
ZEUS系列底盘及原型机器人
+
坚守信念,做那个“举着火把的人”
这样的道路,无疑是更加艰难的。而在陈士凯看来,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都不是最大的困难。“信念和坚持,我认为是最大的困难”。很多时候,我们这个行业是没有先例可寻的。当初,行业内普遍认为6米已经是激光雷达的测量半径极限了。能不能突破这个极限,没有人能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坚决打破外国技术垄断的信念和坚持,是绝无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的。因此这种信念,思岚要一直保持下去。”陈士凯说,未来,自己和思岚科技也愿意站在行业探索队伍的前面,做那个“举着火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