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干农活的辛苦,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可能很难体会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民的工作量得以减轻,甚至有望完全实现自动化。
据国内媒体报道,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水稻无人农场出产了首批大米,这批大米的耕、种、管、收均由无人驾驶的农机完成,在国内尚属首次。
5月3日,采用无人驾驶旋耕机完成土地耕整;5月9日采用无人驾驶水稻旱直播机进行水稻播种;之后采用无人驾驶高地隙喷雾机和无人直升机完成了施肥和施药等作业。
8月30日,由无人驾驶收获机和运粮车协同完成收获作业,在收获现场,专家组采用五点抽样法测产,无人农场的水稻理论亩产量为558.6公斤。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罗锡文说:“无人农场能把作业人员从繁重的驾驶操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一种途径,包括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等五大特点。
在无人农场,旋耕机、拖拉机等机械,按照设计好的程序,自己从机库开到田间作业再回到机库,轻松将农活完成,全程实现无人化。
自2004年,罗锡文团队就开始研究农业机械导航及自动作业,突破了十大关键技术,先后研制出无人驾驶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高地隙宽幅喷雾机和收获机,实现了耕整、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全程无人机械化作业。
无人农场的实现,靠三大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农机和信息技术”。罗锡文特别提到,“在智能农机及信息技术方面,主要依托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和5G通信系统。”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主要提供精准定位,5G通信系统实时处理大量信息且信息传输速度快。目前,无人农机直线行走精度可达到2.5厘米。
对于无人农场何时能大范围推广的问题,罗锡文表示需要具备两大条件:“一是基础设施要好,农田的水网、路网、电网、通讯信号等都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二是地块要大,要把面积小、零散分布的土地有效整合。”